六个考场作文实用技巧锦囊

这些年专门研究作文,曾指导多名学生高考作文 55+,说说我的看法:

想让你的作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,获得高分甚至满分,一定要有亮点。

曾有高考阅卷专家在给学生答疑时说:「高考作文要得高分,一定要有闪光点。没有太阳,要有月亮;没有月亮,要有星星,没有星星,一定要有萤火虫。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,作文是不可能得高分的。」

这里的「太阳」「月亮」「星星」乃至「萤火虫」,说的就是作文的亮点。

有了亮点,才能引人青睐;没有亮点,注定泯然众人。

那么,怎么样写才能让作文有亮点呢?

(一)用心审题,求新求深

千古文章意为高。

苏轼也曾这样教别人写文章:市场上买东西,需要用钱来做媒介。而写文章需要用「意」来做媒介。有钱可以买到好商品,有了好的立意,也可以随心调动素材,写出好文章。由此可知,作文要写出亮点,立意极为重要。

具体而言,高分作文的立意,要在审题时用心思考,仔细琢磨,力争在「出新」「求深」两个方面,有所突破。

我们看看下面这道真题:

【2015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】

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,家人屡劝不改,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,更出于对生命平安的考虑,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;警方查实后,依法对老陈 进行了教育和处分,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。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,也引发一些质疑,经媒体报道后,激起了更大范围、更多角度的讨论。

对于以上事情,你怎么看?请给小陈、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,说明你的态度, 阐述你的看法。

对于这篇作文,绝大多数学生会从「情与理(法)」的角度去解读。

这样的角度虽然准确,但写的人多了,未免大众化,要想夺人眼球,其实可以令辟蹊径,不走寻常路。

比如,你也可以从「亲亲相隐」的角度去解读。

亲亲相隐,源自儒家的理念,指出于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,对自己的亲人有所袒护、隐瞒,不检举亲人的罪行。

在古代,为了维护宗法伦理和家族制度,「亲亲相隐」成为了一项默认法则,对于亲人的一般罪行,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,反之要论罪。

在当下,随着社会发展进步,「亲亲相隐」也日益得到认可,并在法治层面得以逐步恢复。最新的《刑事诉讼法》规定:「经人民法院通知,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,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,但是被告人的配偶、父母、子女除外。」

写作文时,我们可以给小陈写信,指出她这么不对,违背「亲亲相隐」原则,因而既不符合以前的传统文化理念,也不符合当下法治改革的思路。

这样立意,是言人之所未言,见人之所未见,既新颖别致,也颇为深刻,因而可以让人耳目一新,也可以给人带来启迪。

平常备考时,应该多看看新闻评论,积累一些新颖深刻的看法、观点,比如,「熟人社会」「海恩法则」「塔西佗陷阱」「需求金字塔」「飞轮效应」,等等。

考试时,结合题目材料,或许就可以在立意时加以运用,进而让自己的立意「出新」「求深」。

(二)巧拟标题,夺目吸睛

俗话说「题好一半文」,一个好的标题,可以夺目吸睛。

写高考作文时,你可以施展才华,张扬个性,拟出有看点的好标题。

比如,2021 年高考作文主题是「有为和可为」,有考生拟定的标题为「不坠可为鸿鹄志,且做有为青年人」「生逢盛世正可为,当揽明月凌泰山」等。不仅霸气给力,而且朗朗上口,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巧拟标题,可以用以下方法:

1.化用名言诗句

名言诗句简洁隽永,内涵丰富,非常适合用作标题。

比如,2021 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是「如何看待人生的得与失」,有高分作文引用余光中先生的名言「 一条破老的白帆,漏去了清风一半,却引来海鸥两三 」,拟标题为「失清风一半,得海鸥两三」,既巧扣主题,又富有哲思,令人拍案;

再比如,表达「不能被表象蒙蔽」之意时,有同学化用古人的诗句,以「莫让浮云遮望眼」或「莫放修芦碍月生」作标题,也简约别致,令人赞叹。

2.运用修辞方法

巧妙运用比喻、拟人、对仗等修辞方法,可以让标题形象生动,巧妙别致。

比如,写 2021 年上海高考作文「时间沉淀与实物价值的关系」时,有高分作文题为「时间酿酒,余味成花」;写 2007 年上海高考作文「必须跨过这道坎」时,有高分作文标题为「历经红尘劫,犹如风拂面」。

这些题目都用了比喻手法,既生动又形象,让人见过以后印象深刻。

再比如,写 2021 年天津高考作文「纪念日」,有高分作文标题为「一百年长歌未央,九万里风鹏正举」,巧妙运用了对仗手法,典雅大气,十分给力。

3.灵活套用模板

考虑到考场时间紧,内心比较紧张,可能一时半会想不到好题目,此时,就可以用一些模板来救急。常用的标题模板有:

  • 若为 XX 故,XX 不可抛

出自裴多菲的「若为爱情故,两者皆可抛」。写作文时,可以在划线处填入相应的词语,说明要展示的主题关系。

比如写「诚信」主题,可以是「若为和谐故,诚信不可抛。」

再比如,写「信念」主题,可以是「若为圆梦故,信念不可抛」。

  • 只问 XX  ,无问西东

出自电影《无问西东》,可以在划线处填入主题关键词,强调主题的重要性。

比如,写作文时,遇到「不忘初心」等主题,可以用「只问初心,无问西东」作标题。又比如,写「勇敢」主题,是「只问勇敢,无问西东」。

  • 锦瑟华年去,   XX 永留诗

这是一个赞美人物优秀品质的标题模板。

运用时,划线处加上地名即可。

比如,赞美开山岛守岛英雄王继才,可以是「锦瑟华年去,开山永留诗」,或者「锦瑟华年去,海疆永留诗」;

又比如,赞美张桂梅老师,可以是「锦瑟华年去,华坪永留诗」,或者「锦瑟华年去,红土永留诗」。

以上示例,不过是标题模板中的沧海一粟。还有很多模板,好用又给力。限于篇幅,就不再一一举例。大家考前可以花一点时间梳理,考试的时候,灵活运用,这样就能在考场上写出夺人眼球的好标题。

(三)写好开头,先声夺人

元代人陶宗仪说,好的文章应该具有「凤头」。所谓「凤头」,就是小巧精美,简短给力,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。

考试时要写出好开头,可以采用如下方法:

1.小故事开头

开头讲一个小故事,可以吸引读者,非常自然地引出主题。因此,这是一种好用而又巧妙的开头方法。不过,一定要注意小故事的篇幅,不能太长,最好控制在 100 字左右。

比如,写 2015 年浙江高考作文「人品与文品」时,我是这么开头的:

唐代时,诗人李绅每天都吃「鸡舌羹」——一种用鸡舌头做的美食。鸡舌头极其小巧,因此一顿「鸡舌羹」,要宰杀几十只鸡。其生活之奢靡,由此可见一斑。然而,他却在诗歌中大谈勤俭节约,写下了「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」的诗句。观其人,品其诗,可见人品与文品很多时候并不一致,甚至会大相庭径。

这个开头,用百字左右的篇幅,讲了李绅的故事,接着笔锋一转,顺势引出了立场:人品与文品,并不一致。这样的开头,可以激发读者兴趣,也可以巧妙表达观点,展示立场。

2. 引述式开头

这是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常见的开头方法。

开头第一段引述题目材料内容,以此为基础,提出自己的看法。这,就是引述式开头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引述式开头要尽量简洁,也就是要做到用一两句话概述材料内容,此为其一。其二是引述时可以加入适当的修饰词,从而让引述材料产生一定的观点(情感)倾向,从而更好提出你的论点(看法)。

比如,有一道高考模拟题,题目材料历史学博士生兼职送快递、北大保安考大学的事例,有一篇高分作文是这么开头的:

谁说为生计奔波的生命没有沉静厚重的领土?快递哥的生活中,也有一个历史悠长的国度。谁说漂泊在城市,卑微的理想没有光芒的折射?北大保安用纯粹的步伐跨越了生活的界限。现实之上,踮起梦的脚尖,充盈的生命高于生活的局限。

这个开头,通过巧妙引述题目材料,用「谁说」这样的设问句,表达观点(情感)倾向,从而更好提出了论点(看法):踮起梦的脚尖,充盈的生命高于生活的局限。

(四)精选素材,丰富内容

按照元代人陶宗仪的观点,好的文章,应该具备「猪肚」的特征。

所谓「猪肚」,就是充实饱满,绝不干瘪。高考作文要得高分,也必须做到内容丰富。而要达到这个目的,就必须精选素材,让内容丰富充实,形成「猪肚」。

具体而言,可以这么做:

1.用心剪裁,巧妙组合人物事例

当下的高考作文,大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,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分析,人物事例必须短小精悍,尽量用一两句话阐述清楚。

为了让内容丰富,展现积累功底,可以通过剪裁的方式,将合适的人物事例组合在一起,进而丰富内容,增强可读性。

比如,写 2019 年全国卷 1 作文主题「热爱劳动,从我做起」时,我是这么用剪辑后的人物组合事例的:

「所谓天才,不过是长期劳动的结果;而所谓成功,不过是汗水长期浇灌之下盛开的鲜花。这个道理,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且不说严子陵一生都在渔樵,曾国藩一辈子坚持耕读,试问,居里夫妇从几百吨矿渣中分离出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,欧立希用上万只老鼠做 606 次试验发明洒尔佛散,难道不需要艰辛劳动?」

这段话百字左右,却用了严子陵、曾国藩、居里夫妇、欧立希四个人事例,涵盖了「古今中外」的范畴。

因为剪辑巧妙,组合得当,真正做到了丰富而不堆砌,可以让人眼前一亮。

又比如,写「义与利」主题时,有高分作文是这么用心剪裁,巧妙组合人物事例的:

从诺贝尔捐献全部财产,到爱因斯坦说的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」,再到屠呦呦对自己「湮没无闻」的一笑置之,「一朝风月」与「万古长空」对应的,或许正是「一时之利」与「一生之义」。当居里夫人将英国皇室颁发的金质奖章当做孩子的玩具时,当钱学森在特殊时期毅然决然踏上回国之路时,当钟扬把关于植物的论文写满高原时……我相信他们在同一片天空之下。或许面前的流萤有诸多美丽,可天空那样辽远,宇宙那样伟大,我们没有办法不去追逐星星。

这段话篇幅不长,只有一百多字,却用了「诺贝尔」「爱因斯坦」「屠呦呦」「居里夫人」「钱学森」「钟阳」六个人物事例,可以说,既巧妙别致,又丰富给力。

2.嵌入名言,让名言和论证融为一体

名言警句精辟给力,用进作文,可以提升论证力度,丰富作文内容。然而,如果直接引用过多,会给人堆砌的感觉,影响行文的流畅性。因此,写作文时需要避免这一点。而巧妙嵌入,则是极好的规避方式,不妨多试试。

比如,写「向抗疫英雄致敬」时,寨主写过这么一段话:

有这么一批人,他们身着一袭白衣,心有万丈锦缎。当疫情来袭,他们冲在第一线,构筑起抗疫防疫的最坚实防线。他们是白衣战士,也是守护先锋。他们的奉献精神、无畏品质和家国情怀,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丰碑上,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。

这段话是赞美最美逆行者的,用了林清玄「身着白衣、心有锦缎」、陈寅恪「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」等名言,因为巧妙嵌入,名言和论证结合在一起了,既可以让内容更丰富,也可以让行文更流畅,毫无堆砌感。

(五)精炼语言,妙笔生花

展现语言的文采,需要精炼语言,妙笔生花。要达到这一点,最好的方法是多写多练,打好功底。

当然,由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,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手法,让语言灵活多变,富有文采。

1.句子整散结合,长短相间。

行文中,可以用采用整句,比如,对仗句、排比句,让语言整齐大气,富有力度,同时,也可以夹杂一点散句,让语言灵动自如,有节奏感。此外,也需要多写一点短句,将其掺杂在长句之中,让行文长短相间,富有变化。

比如,写 2021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「有为和可为」时,有一篇高分作文是这么结尾的:

做一颗火种,纵一灯如豆,也可累计成阳;乘一叶扁舟,纵一波三折,也可断绝江河。惟愿我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,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继先辈烽火,露我辈锋芒。不坠可为鸿鹄志,争做有为青年人!

这个结尾,就做到了整散结合,长短相间,写出了文采,展现了才华,读起来铿锵有力,品味时也会觉得韵味十足,的确令人拍案叫绝!

2.词语准确得体,高级典雅

行文中,可以运用一些准确得体、高级典雅的词语。相比普通词语,这些词语既有内涵,也颇为别致,可以展现平常积累的功底,也能让语言更别致,内容更丰富。但要注意,高级不等于生僻,典雅也不等于晦涩,选用高级典雅的词语,不是故意卖弄,把作文写得倔屈聱牙,而是用准确得体的词语,让表意更隽永,更耐人寻味!

比如,写「保持尊重,选择平视」时,有高分作文是写的:

我拒绝仰视。没有人生来永远保持卑微的姿态,暂处低处的我想望见你,也不必一直踮脚仰头。对高处的仰视,飄渺了脚下的路,虚幻了现实的草木。纵然王尔德曾写下「身处井隅,心向璀璨」,但我更愿相信哲人的理念——「不必仰望别人,自己亦是风景。」即便平凡渺小,如苔花一般,也可以如牡丹一般绽放。因此,我相信自己,不必一直仰视,也会踽踽独行,驰而不息,终有一天,必能与你平视。

这段话,就用了很多高级典雅的词语,比如,「飄渺」「虚幻」「井隅」「璀璨」「苔花」「牡丹」「踽踽独行」「驰而不息」,等等。这些词语或者包含哲理,或者富有诗意,总之,各具特色,别有意趣。然而,都不算生僻。因此,读的时候不会觉得倔屈聱牙,反而会觉得朗朗上口,读完后也会觉得唇齿留香。

(六)写好结尾,精辟给力

在元代人陶宗仪眼中,好文章应该具有「豹尾」。所谓「豹尾」,就是要像豹子尾巴一样,既结实,又有力度,让人读罢久久难忘。为了达到这个效果,可以采用如下方法:

1.发出倡议

结尾时,可以用祈使句、让(以)字句、动宾短语句等特殊句式,发出倡议,号召特定的人群用某种方式去做,或者朝着特定目标前进。这样的结尾读起来朗朗上口,颇有气势,也别具韵味。

比如,写「健康中国」时,有高分作文是这么结尾的:

有人说,健康虽然不是一切,但没有健康,就没有一切。此话不无道理。对于个人、家庭和国家而言,健康都是基础。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基础稳固,方能行稳致远。我辈青年,当做时代先锋,引领健康风潮。所以,行动吧,少年,一起让健康之鼓响彻云霄,一起让健康之潮澎湃华夏!

又比如,写「征程」时,有高分作文是这么结尾的:

躬逢盛世,这是我们的时与势;万里蹀躞,这是我们的志与任。高不阻其志,涧深不断其行,流年不掩其意。新长征路上,愿我们笃行爱国志向,抓住时代机遇,学成济世文武,让青年之光闪耀寰宇,照彻大千与微尘!

这个结尾运用了大量古典词语,比如「蹀躞」「笃行」「大千」「微尘」,让表述古典雅致,别有韵味。同时,祈使句的运用,也让语言简短有力,颇有气势。总之,是一个典雅别致的好结尾,老师一看就想给高分!

2.表达展望

结尾时,可以表达展望。所谓表达展望,就是按照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做了以后,结果会怎么样。或者,在当下运用某种理念(方法)后,将来会怎么样。这样写,其实都是在表达展望。表达展望可以让结尾充满预见性,进而感染和带动读者的情绪,产生情感上的交响,或者心理上的共鸣。

比如,写「敬业」主题时,有高分作文是这么结尾的:

我有明珠一颗,名为爱岗敬业。时时勤拂拭,不使惹尘埃,方可照破山河万朵。倘若世人皆有这一颗明珠,何不尽显其光?那光将照破山河,洒遍沃野。

这个结尾,表达了对「人人都爱岗敬业」的展望,说明如果大家都这样,人间将变得更美好。语言虽然简洁,但隽永深刻,能激起共鸣,也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。

又比如,写「汉字里的文化」时,有高分作文是这么结尾的:

千般荒凉,以此为梦,万里蹀躞,以此为归。汉字纵览千年岁月,横包四海乡音。风云吐于行间,珠玉生于字里,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汉字,在当下熠熠生辉,也必将在未来闪耀寰宇!

这个结尾化用了余秋雨的名言,同时运用大量古典词语,比如「蹀躞」「珠玉」「寰宇」,让表述古典雅致,别有韵味。此外,还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,可谓充满内涵,十分耐读,也值得借鉴!

以上六个小技巧,希望大家能在考场上灵活使用。

最后,祝每一位考生作文加油,高考加油!

备案号:YXX1zzAjDGi4Yx8jKtbJrN